【劉冠吟╱台北報導】雖然許多業者都指出,目前台灣房市最大的問題,在於買賣雙方對價格的認知差距過大,但住展房屋網總監陳韻如卻認為,對自住型買方而言,若要等到所謂的「底部浮現」才出手,市場上的選擇反而不多,不妨趁著買氣僵持時,收集完整行情資訊後勇敢出價,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。
多看多問
賣方不肯讓價、買方持續觀望,導致市場上交易量萎縮,但值此市場一片低迷氣氛之時,卻有人能趁勢勇敢出價,看上的理想標的,以便宜約200萬元的價格買進,堪稱危機入市的最佳範例。
收集行情仔細比較
從事房地產業多年的陳韻如就說,她有2位朋友都選在此時低點入市,聰明買到好屋,2位有人都不是專業投資客,但共同的特點就是耐心,以及有出手的勇氣。其中1名友人原本在士林區長期承租房子,由於對居住周邊環境很習慣也很滿意,一直以來都希望能將現在租的房子買下。
然而,這戶屋齡約20年、總坪數28坪左右的大樓產品,先前房東開價760萬元,這位友人還有些猶豫,一時之間便沒有買下,而是在附近區域繼續看房子,仔細地比較行情。
由於該房東平常就大量投資各項金融商品,下半年無預警的金融海嘯來襲,讓房東損失慘重,在急於融資的情況下,便對陳韻如的這位友人釋放出「可議價」的訊息,最後雙方以總價550萬元成交,換算下來,每坪售價不到20萬元,價差更高達210萬元,陳韻如說:「以區域行情而言,買得相當便宜。」
另1名危機入市的友人,則是原來在承德路附近巷內擁有1戶公寓1樓住家,坪數約26坪,後來因為家族成員變多,空間不敷使用,所以計劃在鄰近區域再買1間房子。
底部浮現選擇變少
到了今年中,隔壁的1樓突然打算出售,該友人便大膽出手,以每坪35萬元左右的價格買下;陳韻如認為,雖然成交價只比區域行情略低一點,但重點是能夠買下隔壁戶,日後與家人住得近、更方便照應,完全符合這名自住客的需求。
陳韻如指出,目前房市的買方並沒有消失,但大家都在觀望,都在等「什麼時候售價會跌得更低?」但通常不景氣開始的時候,市場上會大量出現平常較少釋出的產品,因此對自住型買方而言,若等到「底部浮現」之時才出手,選擇反而變少。
陳韻如認為,這2位友人購屋成功,都是之前就持續在看房子,對行情已有充分的了解,而當大環境變成買方市場時勇敢出價,就更容易挑中價格合理而又理想的房子。
留言列表